/ 网络资源 / 21090 浏览

关于 IPLC, IEPL, MPLS VPN, CN2 专线的区别和用途

首先先分个类,一般我们用内网业务和公网业务来区分。IPLC, IEPL, MPLS VPN 都属于内网,而 CN2 专线则属于公网业务。

其次,你们目前所见的机场用的“专线”基本都是以下几种:
公网 Tunnel 转发占了大概 80%
阿里经典内网/云企业网 占了大概 15%
其他IPLC(例如我们的 26ms 沪日线 17ms 沪台线)占了大概 4%
剩下 1%是用了黑线的,那种线我只知道一个人在用并且并不是很稳定

讲一下 CN2 专线这个问题,CN2 专线业务是 中国电信 CN2 Global Internet Access,由某些卖北美 GIA CN2 的国人商家提出,16 年左右 -> CeRaNetworks (CN2 专线),17 年安畅 -> CDIA (China Direct Internet Access),从而不少人认为这种是真专线,不过 GFW。实则其实只是商家为了宣传而打出来的噱头,即使用 CN2 GIA 一样会在国内骨干网爆炸的时候无法正常使用。当然啦,由于 GFW 都是部署在骨干网出口的,因此自然而然的走公网的业务必定是过墙的,不存在不过墙的 CN2 专线业务。

IEPL 和 MPLS VPN 不会有人用到的,所以这里不提。

IPLC 的概念是用于互连两点之间的通信,即点对点通信。深港 IPLC 的意思是深圳到香港点对点传输而不经过公网,是完全的内网。目前阿里云经典内网/云企业网就是这种,在卸载阿里云盾后是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专线。这种专线因为没有走公网因此完全不过墙,你传输什么 GFW 都是不会知道的。

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,有一种公网 Tunnel 也是不过墙的,由于 GFW 部署在运营商的出口处,因为国内到国内是没有 GFW 存在的。因此某些机场使用了如下结构构造无墙专线:

徐州 VPS -> 上海阿里云 -> 阿里经典内网 -> 香港阿里云 -> HKT

而这种走法避开了部署在运营商出口的 GFW 而且因为目前国内运营商针对 IDC 带宽是很小的 QoS,HKT 对港内也是不限速的,因此也大大改善了连接速度。这种做法的确是不过墙的,并且因为很多 Tier 2 IDC 的审查并不如阿里云审查那么重,因此也被不少人选择。

总结一下,目前基于公网的业务例如 GIA CN2,BBTEC,9929 均是会有 GFW 的,不仅有被墙风险还会有 QoS 的问题。而目前性价比较高的IPLC是阿里云经典网/云企业网搞出来的那套东西.

国内可用的 IPv4 公共加密 DNS:DoH/DoT/DoQ
RegionRestrictionCheck:Linux下,流媒体解锁一键测试脚本
RegionRestrictionCheck:Linux下,流媒体解锁一键测试脚本
流量消耗器:网页版,可自己部署
Linux下,一键更换yum源,一键更换DNS
Linux下,一键更换yum源,一键更换DNS
Super Page Cache for Cloudflare:加速WordPress网站
使用Cloudflare Workers,创建版简易ipinfo
使用Cloudflare Workers,创建版简易ipinfo

2

  1. 安的头像

    想快速访问https://flightaware.com
    又要稳定。
    还要经济实用。
    请问哪种方案较好呢?
    海外的服务器的ping值是否可以提供一下,是否可以有测试期。跑跑看再决定比较好。

    1. admin的头像

      @安性价比的话,美西CN2 GIA就足够了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